江安红桥猪儿粑,糯软鲜香。(记者 陈忆 摄)
“魏四妹”红桥猪儿粑总店工作人员称,猪儿粑包馅选料十分讲究。(记者 陈忆 摄)
宜宾新闻网11月10日讯(记者 陈忆) “路过江安红桥的朋友,不吃红桥猪儿粑,绝对是一大损失!”11月9日,记者到江安县采访名小吃红桥猪儿粑后,百度关键词“红桥猪儿粑”, 找到相关结果约20,000个,网友评论多是赞誉之词。江安红桥猪儿粑以自身特有的鲜美可口享誉海内外,成为传统特色美食,而它背后的故事同样精彩。 当日上午,记者随宜宾“三名”评选媒体采风团走进江安县,首站来到位于江安镇的“魏四妹”红桥猪儿粑总店。当总店负责人陈琨揭开蒸笼盖,端起熟透的正宗红桥猪儿粑,令人垂涎欲滴的清香味顿时扑面而来。只见一个个猪儿粑晶莹剔透,温软如玉,好似白白胖胖的小猪;品之,油而不腻,米香、肉香浓厚,回味悠长。 据陈琨介绍,江安县红桥镇肥沃的山水土壤气候润育了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的独特糯米。很早以前,当地人逢年过节就用糯米制作各种美食,款待客人,供奉祖先神灵。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前被王莽追杀避难到红桥,品尝到了做成“猪”形供祭祀的糯米粑,赞不绝口,提笔命名为“猪儿粑”。至此,“猪儿粑”远近闻名。张献忠剿四川后,两广移民到红桥水土不服患病,患病后的移民吃了“猪儿粑”后病就好了。在张献忠“剿四川”时,兵荒马乱,百姓生活十分困难,眼看着年关将近,按习俗需敬献神灵,祈求菩萨保佑。但没有猪、羊贡品怎么办?一位善良的老妈妈别出心裁,将家中仅有一点糯米,用石碓舂成米粉,捏成小猪样,蒸熟后当“贡品”,呈放在菩萨面前虔诚祈祷,她的一片诚心感动了天地。从此,当地群众疾病减少了,江安风调雨顺。人民认为“猪儿粑”是贡品,有灵气,能消灾驱魔。从此,红桥猪儿粑制作食用广为流传,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了江安人民桌上常见的佳肴。
欢迎光临 国际厨师协会-中国国际厨师协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http://chinacook.hk/)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