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国际厨师协会-中国国际厨师协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协会网站官方微博证书查询贵州大全餐饮招聘火锅协会餐饮求职餐饮商家行业商机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国际厨师协会-中国国际厨师协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宝厨师”弟子:邓小平爱吃口蘑豆花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原标题:“国宝厨师”弟子:邓小平爱吃口蘑豆花

口蘑豆花,以传统的四川豆花为主料,加入口蘑熬制的新鲜汤底,再辅以郫县的豆瓣为蘸水。就是这么家常的,在四川到处能吃到的一道菜,成为了邓小平最爱吃的川菜之一。

让马云、雷军流口水的回锅肉和辣子鸡丁,中国烹饪大师推荐的“碗碗菜”“香辣鱼”,央视财经主播陈伟鸿最爱的串串香和腊肉……

近日,由华西都市报、华西传媒集群发起的“五一”四川美食地图征集令,得到了来自全国名人、企业家、美食界烹饪界大师以及资深吃货和网友们的热烈反响。通过华西都市网、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和微信收集和发布,近百份美食地图、600多道沿着地图边耍边吃的川菜,已经被“好吃嘴”们收入到“五一”游四川的行囊中。

今天,好吃嘴们就要启程了。曾多次为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主理宴席的中国烹饪大师、川菜“掌门人”肖见明,也讲述了他心中最经典的四川美食,希望吃货们的这个“五一”四川舌尖之旅不虚此行。

不爱山珍爱家常

国家领导人爱吃啥?豆花和拌猪耳朵

肖见明是中国“国宝厨师”陈松如的得意弟子,也是现在的“川菜掌门人”。1978年调入北京四川饭店,在京8年曾多次为邓小平、杨尚昆等中央领导以及外国元首主理宴席。

“我最近也很关注《舌尖2》,它体现了美食在民间的立意。我过去多次给国家领导人做菜,发现他们都不爱吃山珍海味,反而爱吃传统家常菜。”肖见明回忆,1983年,邓小平在北京四川饭店宴请当时的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作为宴席的厨师之一,他做了一道“口蘑豆花”。宴席结束后,邓小平会见了厨师,“邓小平亲切地给我说,‘今天吃到了家乡的豆花,味道很好。’”

肖见明还告诉记者,他的师傅曾多次为毛泽东、朱德做菜,这两位国家领导人最爱吃的川菜分别是“网油灯笼鸡”、“拌猪耳朵”,“这些传统的家常菜,原材料并不奢华,但这些菜里都包含着他们记忆中儿时的味道。”

不吃研发吃传承

四川县县有美食 推荐剑门关豆腐

“四川有100多个县,县县有乡音,县县有美食,《舌尖》就算拍到《舌尖8》也拍不完。”肖见明说,四川地域广阔,要吃美食就要深入民间去“采风”。

肖见明记得有一年去德阳,在罗江县鹿头山白马关的庞统祠附近吃饭,“一个不知名的小饭馆,其中有两道菜,一道是凉拌芋头,一道是‘半边脸’(卤猪头),吃完让我很是惊讶。这两道菜做法别致,民间风味浓厚,至今难忘。”

那么这个五一,肖见明有什么美食可以推荐给各路的好吃嘴们呢?“不必去吃那些厨师自己创新研发出来的川菜,要去吃那些沉淀和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的民间菜。”肖见明推荐剑门关的豆腐、乐山西坝豆腐,还有古蔺江门镇的“荤豆花”,“这些地方不仅有传统美食,也值得一游。”

明星食客

央视主播撒贝宁 热爱火锅胜老饕

说到最爱的四川美食,央视著名主播撒贝宁的答案一点新意都没有:火锅。但是要说到他对火锅的爱,却比不少挚爱火锅的老饕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回在成都主持完活动,不管天有多晚,第二天的早班机有多早,他都会拉上一帮人,寻上一家火锅店,过过嘴瘾。仿佛吃上一口火锅,才能证明来过一回四川。

“说到火锅呀,我最爱的就是涮鸭肠和毛肚了。”撒贝宁顿了顿,似乎在电话那头咽了口口水:“在四川美食地图中,火锅绝对少不了。”

由于来成都必吃火锅,长此以往,撒贝宁也吃出了对于四川火锅的独特见地。他说,成都火锅店的装修和包装古朴雅致,而火锅的汤料和食品的炮制更为细致小巧。因此在成都,火锅被称为“热盆景”。华西都市报记者童星燕胡镪文肖垚

记者探味

比任何玩具都美的糖杂

四个人,四张桌,40平米的苍蝇馆子,就是郫县红星饭店的前身。自1994年成立至今,这座经营了20年的餐馆,场子越来越大,菜品越来越丰富,唯一不变的还是那盆砣沱鱼,还有那道让无数40岁以上的人吃过后,瞬间被拉回儿时记忆的糖杂。

一盆鱼一年卖200万元

4月30日,坐在自家70亩大的饭庄里,高德军讲起招牌菜的起源,满脸的自豪,“就是靠着这款招牌菜,当初的苍蝇馆子如今口口相传成全国吃货心心念念的美食之地。”

砣沱鱼所用食材全部就地取用,三种泡菜,三种花椒,三种菜花,做鱼炒料所用的食材全部来自郫县当地,炒料程序相当复杂。鱼则选用刺少、肉鲜的鲶鱼。成品端上桌,汤汁红亮澄澈。拈一块鱼入口,麻辣鲜香,“吃一口,就像鱼儿在舌头跳舞。”食客的评价过于文艺,但是另一组数字则代表了这盆鱼在食客中的口碑。红星饭店年营业额近千万,这盆鱼就卖了200万元。

一份糖杂还原儿时记忆


母亲外出后,年幼的孩子呆在家中,望眼欲穿。当粗草纸包裹着的,红亮亮,油光光,撒满芝麻的糖杂被母亲带回家时,孩子迫不及待地吃一口,酥香的口感便迅速征服味蕾,那是比任何玩具都美的馈赠啊。

这样的情景根植于高德军的记忆里。糖杂,这项只有当时乡村厨师掌握的技艺,随着乡土变迁和一代厨师的老去,变得越发难以寻觅。这让高德军耿耿于怀。1998年,他找到老师,试图让这道儿时记忆再次复活。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艺。五花肉切成丁儿,用蛋豆粉裹浆,过油炸。炸到外酥里嫩,即为初胚。红糖白糖按比例分配,熬制。初胚裹上糖浆,晾干,成型,密封。糖杂酥脆,香甜。“小时候的记忆一下子就回来了。”食客来就餐,糖杂也成了最易引发怀旧情结的食物。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想玲 摄影郝飞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https://mp.weixin.qq.com
回顶部